close

“發完《葉問3》之後,我得趕緊離開這個地方,太可怕了!”

“我現在會懷疑,自己是不是在做電影,還是在幫一群放高利貸的人洗錢。”

這些感慨,來自快鹿集團《葉問3》的內部人士。3月7日,娛樂資本論輾轉與多位快鹿集團內部人士取得聯繫,處於風暴中心的他們,正在接受自己內心的拷問。

“如果說之前的‘票補’,還需要消費者參與,但這次,他們想買多少票房,直接拿錢砸,簡單粗暴。”前述人士告訴娛樂資本論:“我想把電影當成我的事業來做,現在快鹿的很多做法,已經背離了我的職業理想。”

上映4天拿下5億票房的《葉問3》,連日來遭受了大量“虛假排場”、“票房注水”的質疑。6日晚,廣電總局電影局表達嚴正態度,7日,《葉問3》的相關參與方已被廣電總局電影局約談。

7日傍晚,廣電總局電影局發佈通知,稱將對3月4日以來電影市場出現的嚴重的票房異常波動進行嚴肅排查,並要求相關發行方提交與《葉問3》發行方簽署的發行合同。

娛樂資本論多方調查發現,快鹿集團在此次《葉問3》的發行中,與大量影院簽訂了“包場”協議,僅上海一地,牽涉的影院就接近200家。早在2月底,快鹿曾向影院預付一筆包場費用,但就在影片上映前夕,不少影院卻被告知,剩餘包場費用將不再支付。

與此同時,大量“幽靈場”“冥幣票價”相繼被曝光,快鹿種種“簡單粗暴”的做法,也遭到了不少院線的抵制。

為了發行《葉問3》,快鹿甚至收購了一家小型的電影發行公司,並將其改名為大銀幕電影發行公司。

事實上,《葉問3》原定2016年1月1日上映,但由於片方於影院簽訂的大量協議引發行業質疑,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曾在2015年底出具相關法務意見。

隨後,《葉問3》的上映時間推遲到了3月4日。但推遲上映,依然出現了大量“買票房”的情況,並引發廣電總局電影局的關注。

為何《葉問3》需要大量“買票房”?

根據此前《中國經營報》的報導,這部電影在2014年籌拍階段,就曾通過P2P等方式募集了大量資金,2015年又曾通過蘇寧眾籌等多個P2P平臺募集發行資金,影片上映前夕,A股上市公司神開股份、港股上市公司十方控股相繼認購了《葉問3》票房收益權的理財產品。

在片方人士看來,“買票房”一方面是希望《葉問3》能取得票房佳績,為快鹿接下來的電影造勢;另一方面,也需要通過高票房,在二級市場獲利,並且通過P2P吸收更多的資金。

“其實,快鹿集團的理想模式,是將理財產品的用戶,轉化為《葉問3》的觀眾。一方面避免資金鏈斷裂,另一方面又能做高票房。為了實現這一理想模式,快鹿集團還 開發了一款專門的購票軟體’火票務’”。有快鹿集團內部人員對娛樂資本論表示:“但是這個理想模式忽略了兩點,1、電影的主流觀眾都是80後和90後,跟 購買理財產品的人重合度不高;2、那些購買理財產品的人根本不在乎幾張電影票的錢。”

該人士表示:“其實快鹿的做法並不應該被一棍子打死,但可能之前快鹿沒有操作過電影金融產品的經驗,也不了解電影。因此在決策和執行的過程中,出現了太多的問題。”

 

QQ截图20160120142225.png

arrow
arrow

    gscf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