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世界銀行(下稱“世行”)4日最新發佈的報告稱,氣候變化正在加劇水資源短缺,因此可能導致部分地區國內生產總值(GDP)在未來35年內下降6%,迫使人口遷移,並引發暴力衝突。

  世行在這份《高溫與乾旱:氣候變化、水與經濟》的報告中指出,人口增多、收入增加和城市擴張的綜合影響將會導致人類對水的需求成倍增長,與此同時,水的供應則變得更加不穩定和不確定。

  城市水資源至2050年或減少2/3

  世行報告指出,如果不盡快採取行動,目前水資源豐沛的地區,如中非和東亞,都會面臨缺水,而已經缺水的地區,如中東和非洲撒哈拉地區的缺水狀況會進一步惡化。

   由於水對農業、人體健康和收入的影響,相關地區的經濟增長到2050年可能會下滑6%。需要特別說明的是,6%只是在目前水資源政策穩定不變的前提下得 出的中值。但值得注意的是,各地之間存在很大差異,該變化對西歐沒有很大影響,但對世界比較炎熱乾旱通常也比較貧困的地區影響則很嚴重。

  世行在報告中還警告,淡水資源減少,加上來自如能源和農業等其他用途的競爭,到2050年,城市可用水資源可能會比2015年減少2/3。

  報告稱,水資源無法得到保障的話,可能會大大增加發生地區衝突的風險,比如,乾旱引起的糧價暴漲有可能激發潛在的衝突,最終迫使人口遷移。報告稱,在一些經濟增長受制於降雨量的地區,旱災和水災引發了移民潮和暴力事件激增的現象。

  報告同時認為,改善政策可以緩解氣候變化對水資源的負面影響,一些地區有可能通過改善水資源管理將經濟增長率提高5%。

  報告作者、世行資深經濟學家理查德·達瑪尼亞表示:“希望還是有的,如果政府針對缺水問題提高用水效率,把25%的水用於價值更高的用途,那麼損失也會顯著減少,部分地區甚至有可能消失。改善水資源管理可以帶來高額的經濟紅利。”

  10億勞動者受高溫作業影響

  國際勞工組織(ILO)在4月底發佈的報告也印證了上述氣候變化將引發GDP損失的判斷。

  ILO在其報告中指出,由於氣候變化引發的工作場所溫度條件惡化,新興經濟體將損失多達10%的工作時間,而對於包括印度、印尼和尼日利亞在內的廣大發展中國家而言,工作時間的損失,意味著在經濟產出方面將產生幾乎同樣程度的不利影響。

  這份題為《氣候變化和勞動:高溫作業的影響》的報告,參考了此前針對各經濟體開展的由於氣候變化導致的日益頻繁的極端溫度條件對勞動作業影響的最新研究。

  報告指出,過高的工作場所溫度是廣為人知的影響職業健康和生產效率的危險因素,也是熱疲勞、中暑,乃至在極端情況下導致死亡的風險不斷上升的主要原因。

  報告顯示,在一些氣候比較脆弱的國家中,有超過10億勞動者及其雇主,以及社區已經受到了工作場所嚴重高溫的影響,然而氣候變化對於勞動作業的影響並未在全球和各國的氣候或就業政策中得到充分反映。

  報告表明,在某個國家,氣候變化導致的總體有效工作時間損失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經達到4%。高危地區主要包括美國南部、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南美洲北部、北非和西非、南亞和東南亞。而一些小島嶼、發展中國家、新興經濟體,以及一些室外勞動作業情況較多的最不發達國家尤為脆弱。

 

QQ截图20160120142225.png

arrow
arrow

    gscf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