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金融危機之後,發達經濟體陷入低增長怪圈,各國央行接連出臺的刺激舉措也猶如泥牛入海,並未起到提振經濟的作用。匯豐認為,解決這種問題的關鍵在於,讓實際上已經死亡的公司,即“僵屍企業”倒閉,從而讓資本能夠流入高效企業。

  匯豐高級經濟顧問Stephen King稱,各國央行和政府通過購買資產提振經濟增長的行為,在無意間讓資本重新分配給“僵屍企業”,這讓它們得以繼續運營,也支撐了就業率,從而達到短期目標。

  但是,在這一過程中,資本由低效企業向生產力更高企業的流入則受到阻礙。他表示:

  通過對房地產和金融資產,最明顯的是公司債和股票價值的影響,量化寬鬆(QE)政策在國內起作用。

  金融資產價格上漲意味著,原本應該面臨削減成本壓力的企業,能夠照常開展業務。

  換一種方式來說,它們能夠很歡喜的雇傭本來不應獲得這些工作的人。

  資本市場也因此無法行駛他們的核心功能,即資本的有效分配。

  過多資本停留在虛腫的低效企業,而較小、較有活力的企業獲得的資本支持則過少。這可能就是日本“僵屍企業”問題的西方版本。

  King還表示,“僵屍企業”實際上在阻礙著生產力增長和創新企業的發展。而解決方案則是讓他們倒閉,但也要確保安全。這是因為:

  如果某一個行業的所有企業突然意識到,名義經濟擴張速度不足以支撐他們當前的成本支出,從而出現長期的重組潮,同時伴隨著大規模裁員。結果將導致名義經濟產出更低,從而進一步推動重組潮,除非重組能夠引發生產力的大幅上升。

  因此,King認為,最終的解決方案是,在讓“僵屍企業”倒閉的同時,政府出面彌補因此出現的需求缺口,而方式則可以是“一系列公共專案”。

 

QQ截图20160120142225.png

arrow
arrow

    gscf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